


常見腰痛原因及腰痛治療方法
腰痛是很常見的都市痛症。腰痛可以是持續的鈍痛、突然劇烈的剌痛、甚至可以蔓延到大腿。腰痛的原因可以是意外、跌倒或搬運重物, 也可以是因為腰椎退化而引起。腰痛患者不可掉以輕心, 以為腰痛只是肌肉痛症, 腰痛也可能是因為發炎性關節疾病及其他病理變化引起。腰痛的治療方法取決於腰痛原因及症狀。
你和我都有可能患上腰痛。以下因素都會增加患上腰痛的風險
1. 體能狀況:體能不足的人更容易出現腰痛。例如,背部和腹部肌力不足導致無法正確支撐脊椎(核心力量)。另外,在一段時間沒有做運動後而過度訓練,都會容易引發腰痛。
2. 體重增加:飲食沒病控制,例如是高脂高糖的飲食習慣,加上運動不足的生活方式(長期坐),很大機會會導致肥胖,令腰部帶來壓力。
3. 工作相關的風險因素:如果你的工作需要長時間移動重貨,這些推、拉、轉的動作都可能會令腰部受傷。另外,長時間在辦公室工作/或保持同一個姿勢,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特別是如果您坐姿不良或整天坐在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上。
4. 壓力水平:長期睡眠不足、抑鬱或焦慮,可能會更頻密更嚴重出現腰痛。
5. 年齡:隨著年齡增長,特別是45歲以後,腰痛更容易發生。
哪些人容易患上腰痛?




你知道腰痛腰有不同的成因嗎?這些成因都是環環相扣,會互相影響,甚至同時出現引發腰痛。這些原因包括1. 腰椎結構受損、2. 發炎症性疾病以及3. 其他健康狀況。腰痛不只是肌肉勞損或繃緊!
腰痛原因
腰椎結構受損引發的腰痛
腰痛原因一: 神經根性痛(Radicular Pain)
-
病因:神經根性痛是因為腰椎神經根( Nerve Root) 受刺激(例如椎間盤突出)而引致痛楚出現。
-
特徵:
-
根性痛會沿皮節(各腰椎神經在皮膚表面的神經支配範圍分布)產生放射性痛楚(例如由臀部開始感到痛楚至腿部)。
-

腰痛原因二: 腰椎小面關節炎(Lumbar Facet Joint Syndrome)
-
成因: 腰椎小面關節炎為一個常見的痛症,此綜合症會隨著年紀增長所增加患上的機會。有55%的關節突綜合症會出現在頸椎,31%會出現在腰椎。
-
症狀:腰椎小面關節炎會引起局部腰痛, 常常伴隨大腿痛 ,痛楚範圍不會延伸至膝頭哥以下。在伸展/旋轉身體時,痛楚程度增加。

腰椎小面關節炎痛楚位置
骶骼關節痛是常常被忽略的腰痛成因!
骶骼關節痛成因: 通常是由骶髂關節的異常運動(即過度活動或活動不足)或錯位引起的。骶髂關節痛是 15% 至 30% 機械性腰痛的原因。另外,還有炎症(如骨關節炎)或風濕性疾病引起骶髂關節痛。
骶骼關節痛症狀:
-
疼痛位置集中在臀部, 也可以放射到大腿後部, 但通常不會超過膝蓋
-
躺在疼痛的同側或爬樓梯會加劇痛楚
-
坐下時痛楚增加, 耐以久坐
-
骶骼關節有壓痛點


骶髂關節
骶髂關節痛楚位置
腰痛原因三: 骶髂關節痛(Sacroiliac Joint Pain)
腰痛原因四:腰椎狹窄(Lumbar Stenosis)
成因:腰椎狹窄是指椎管(spinal canal )常闊度收窄導致神經和血管受到壓迫。腰椎狹窄是因退化引起經常發生在 60 歲或以上人士,。
-
症狀:
-
臀部、大腿或小腿出現放射性疼痛、麻木和無力,特別是在長時間行走或站立時。
-
脊柱伸展(spinal extension) 會增加痛楚
-
坐著,躺下來休息或向前彎曲可以減輕症狀。

健康腰椎
腰椎狹窄

腰椎狹窄痛楚位置
腰痛原因五:腰椎間盤突出
成因:腰椎間盤突出是腰痛的常見原因,約佔腰痛病例的28%至40%。當腰椎間盤結構(尤其是纖維環)受損或退化時,刺激神經末梢便會引發痛。
-
腰椎間盤突出的主要症狀包括:
-
長時間坐(>60分鐘)會加劇痛楚
-
提起重物、向前彎腰以及從坐姿變成站姿時腰痛加劇
-
咳嗽或打噴嚏會加劇症狀

成因:腰椎滑脫是指腰椎向前滑移,拉扯軟組織及擠壓神經線,引起腰痛及放射性痛楚。腰椎滑脫可以是先天性、後天性或特發性原因造成的。
-
症狀:
-
腰痛伴隨放射性痛楚至大腿
-
腰椎伸展(lumbar extension) 會加劇腰痛:
-
腰椎前屈姿勢(lumbar flexion),壓力減少,痛楚減少。
- 肌肉萎縮、肌肉無力。
-
腿後肌緊張、腿後肌痙攣。

腰痛原因六: 腰椎滑脫 (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
腰椎骨折通常是由嚴重創傷引起,例如撞車或從高處墮下。非創傷性原因包括骨質疏鬆性和病理性骨折。

腰痛原因七: 腰椎骨折
-
腰椎肌肉筋膜過緊,張力過高,是常見的腰痛成因。不良姿勢、過勞、缺乏運動均會導致肌肉筋膜張力過高。
腰痛原因八:肌肉筋膜繃緊
腰椎結構受損只是其中一類腰痛原因。發炎性疾病以及多種其他身體疾病都可以而引起腰痛!
發炎症性疾病引起的腰痛
-
強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
類風濕性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其他身體疾病引起的腰痛
-
骨質疏鬆症:可以導致腰椎的疼痛性骨折。
-
纖維肌痛症:全身性肌肉疼痛和疲勞的病症。
-
椎間盤或脊椎骨的感染,可能引起腰痛。
-
腎結石或感染:或會導致腰的兩側感到不適。
-
懷孕:令腰部肌肉,神經線等受壓,令腰部會有不適。
-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組織在子宮外部的堆積,令神經線壓到,或會令到腰痛。
-
腫瘤:罕見情況下,腫瘤可能在脊椎或背部其他部位發展,壓到的神經線會帶來腰部不適。
腰痛治療方法
臨床經驗及醫學研究均指出運動治療、手法治療配合針灸是有效改善痛的治療方案。
腰痛運動治療
1. 急性腰痛(Acute LBP)
-
肌力訓練、耐力訓練、核肌肉訓練都可以減輕急性腰痛及改善功能
-
急性腰痛患者應在可忍受範圍內盡早開始適量運動而非臥床休息
2. 慢性腰痛
-
運動能夠減輕慢性腰痛患者的痛楚程度以及改善功能,且運動類型(如瑜伽、普拉提、有氧或阻力訓練)不拘。慢性腰痛患者可以按自己偏好選擇能夠持之以恆的運動類型。
3. 手術後腰痛
-
手術後腰痛常見於椎間盤切除術、脊椎融合術、減壓手術(如椎板切除術)。患者手術後應該先開始低強度運動,逐步進階至功能性訓練。

針對急性下背痛(Acute LBP):
-
對於急性腰痛,手法治療(關節鬆動術及肌肉筋膜放鬆)都可以短期減少腰痛及改善功能。
針對慢性下背痛(Chronic LBP):
-
對於慢腰痛,僅短期效果:可能提供暫時改善,但效果通常在6個月後減退。患者應結合運動治療以維持治療效果。
腰痛手法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