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爾夫球肘/哥爾夫球肘(Golfer's Elbow) (又稱為高爾夫球手/哥爾夫球手)正式學名為肱骨內上髁炎(Medial Epicondylitis). 高爾夫球肘患者使勁時手踭內側會感到疼痛。然而高爾夫球肘不是高爾夫球愛好者的專利!手踭內側痛原因也有很多。

高爾夫球肘原因
高爾夫球肘是因為手肘內側的肌腱過度使用或長時間進行重複性動作而引起的。高爾夫球肘可分為兩類
1. 因過度使用導致的肌腱病變腕屈肌及旋前圓肌長期反覆的向心或離心負荷,進一步發展為肌腱病變。隨著肌腱反覆出現微小撕裂,膠原纖維會進行重塑,局部壞死或鈣化亦可能出現。隨後,膠原的強度下降,導致肌腱脆弱性增加、瘢痕組織形成及肌腱增厚。
2. 肌肉突然猛烈收縮而引發肌腱急性拉。
常見高爾夫球肘原因包括:
1. 重複性動作
-
長時間進行高爾夫、網球、棒球等運動,令手臂內側肌腱勞損。
-
重複性握拳、抓握工具或物品(如使用工具、打字、舉重)也有機會引發高爾夫球肘。
-
肌肉失衡
2. 前臂的肌肉力量不足或不平衡,而增加肌腱的負擔。
3. 不正確的揮桿或運動姿勢有可能會加重手肘內側的壓力。
4. 短時間內急劇增加運動頻率或強度,導致肌腱超出負荷。
高爾夫球肘治療方法
大部份的高爾夫球肘都可以透過保守治療及物理治療處理。必要時患者需要考慮注射及手術治 療

1. 高爾夫球肘保守治療
-
休息: 暫時停止所有會引發疼痛的活動,避免痛症加劇嚴重
-
冰敷: 每次冰敷患處 15-20分鐘,一天2-3次,有助於減輕患處的炎症和疼痛
-
護具使用: 使用手肘支撐帶或護具,能減輕肌腱的壓力
-
藥物治療: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可幫助減輕疼痛和炎症(藥物需醫生指導)

2. 高爾夫球肘物理治療
-
伸展運動改善患處的關節靈活性和肌肉的穩定性(詳細伸展方法請見下文)
-
肌肉強化訓練,增強前臂的肌肉力量,有助減輕肌腱的負荷
- 手法治療放鬆繃緊的軟組織
如數月的保守治療都無效,醫生可能有以下的注射建議︰
-
在患者的疼痛點注射類固醇,能有效抑制炎症,舒緩疼痛。
-
注射PRP(抽取患者自身血液,取出富含生長因子的血小板血漿),
再注射入受傷的肌腱處,可以加快促進組織再生和修復。

3. 高爾夫球肘注射治療
4. 高爾夫球肘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適用於難纏的高爾夫球肘個案。然而大部分高爾夫球肘個案都不需接受手術。研究顯示僅有2.8%的患者需要手術干治療。[11] 手術治療包括釋放內上髁處的屈肌腱並清除病變。[12] 手術治療是最後的選擇,適用於以下情況:
1. 保守治療無效: 數月的保守治療和物理治療後,痛症仍未有改善。
2. 嚴重的肌腱損傷或撕裂: 肌腱已經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如萎縮、鈣化或)
Reference
Amin NH, Kumar NS, Schickendantz MS. Medial epicondyliti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5 Jun;23(6):348-55. [PubMed]
Kane SF, Lynch JH, Taylor JC. Evaluation of elbow pain in adults. Am Fam Physician. 2014 Apr 15;89(8):649-57. [PubMed]
Degen RM, Cancienne JM, Camp CL, Altchek DW, Dines JS, Werner BC. Patient-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requiring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llowing a failed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edial and lateral epicondylitis. Phys Sportsmed. 2017 Nov;45(4):433-437. [PubMed]
Vinod AV, Ross G.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surgical repair of refractory medial epicondylitis. J Shoulder Elbow Surg. 2015 Aug;24(8):1172-7. [PubMed]
Hoogvliet P, Randsdorp MS, Dingemanse R, Koes BW, Huisstede BM. Does effectiveness of exercise therapy and mobilisation techniques offer guid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lateral and medial epicondyl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Br J Sports Med. 2013 Nov;47(17):1112-9. [PubMed]
.png)





